書名:詩人的黃金存摺
作者:楊照
出版:印刻文學
出版日期:2016.7
閱讀日期:2018.12
 
  
課本裡偶現的現代詩作,諸如瘂弦、洛夫老師的作品,因之前未曾好好研究過,總覺得那是上個世代的作品。但讀了這本《詩人的黃金存摺》後,我對1960年代的詩人及詩作的共同創作背景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本書作者楊照肯定是十分鐘情於1960年代的現代詩作的,他在開頭便提到:「我認定台灣現代詩的<黃金年代>,是大約從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五年,這十年的時間。
這十年,無論在質與量上,台灣現代詩的成就高度,無與倫比,令人驚訝。」
 
這是楊照對於那個時期的高度肯定,並認為那時期的許多超現實主義作品是台灣現代詩壇的高峰,這本書即是對這個「黃金年代」的研究與書寫,書名「詩人的黃金存摺」也正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本書,將詩壇裡珍貴的「黃金」給一一提領出來,重新帶讀者認識在視野下閃閃發光的珍貴詩作。
 
本書共分成五個部分,即是在那時代展露鋒芒的五位詩人:
孤獨的特權——周夢蝶
最艱澀詭奇的經典——洛夫
超現實主義風景——商禽
如歌的流離——瘂弦
一個抒情傳統的誕生——楊牧
 
每章的開頭先敘述那個年代的創作風格、背景,再深入剖析詩人詩作裡所存在的「那個年代獨有的不安躁動情緒」,他說,在那年代背景之下台灣詩壇所展現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並非如1970年代初唐文標、關傑明所認為的「缺乏現實關懷、與社會脫節」。那個年代的現代詩人,其一生幾乎都在砲火中度過,國共內戰時,詩人跟著當時國民政府來到台灣,顛沛流離,在異鄉生活。其不安思緒因戒嚴而無法開誠佈公的說出,當時的詩人若是寫流離痛苦,會被說是「打擊反攻信心」;若寫思念故鄉,則會被貼上「為匪宣傳」,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詩人不得不以一種晦澀、隱諭的形式,來包裝自己所真正要表達的事物。
 
在這樣的環境下,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誕生了,商禽的散文詩出現了。詩裡經過折解、扭曲、變幻的字詞,被打亂的時間序,讀者需要藉閱讀一步步地探索深藏詩中的真正意涵,那股躁動不安,不知明天在哪裡的浮動感受,那時期的現代詩非「縱的繼承」,而是「繼波特萊爾以降」的一種詩風,與中國傳統詩有著極大的分野,書中也詳細說明了西方現代詩及樂曲是如何影響著這一代的詩人。
 
而最令我感動的,是超現實主義詩作所想要表達的態度,詩的存在意義,一種只屬於自己的語言。我認為如果對於現代詩的存在意義有所困惑的人,看完這本書後也許可以得到答案。
 
我喜歡這本書,不光是因為作者對詩的專業解析讓我對幾位詩人的名作有了更詳細的見解,而是他現代詩觀裡不可或缺的那股「用自己的言語書寫」的那股堅持,讀完這本書後對我的詩觀及對生命的看法有了更宏觀的視野。自己為何寫詩?我的詩能帶給這世界什麼呢?也許答案一直在我心中,這本書只是個提醒,要我去探索它。
 
 
 
更多閱讀札記:
 
arrow
arrow

    歸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