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展出地點:

楊宗嘉:醉美空間3F

Ane Lan:醉美空間B1F

醉美空間:台南市中西區永華一街83號

展出期間:2019/3/14(四)~2019/4/14(日)


檢視較大的地圖

.

[不]可見的維度 策展論述:

《2019 臺南新藝獎》以「[不]可見的維度」為名,期待以當代藝術的多樣貌,再現當今生活中可見與不可見的地景或人文氛圍。本展覽不僅以藝術的手法重新詮釋,並再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見的三維度空間裡的人事物,並以藝術家的想像與對於生命的體悟,呈現那一層不可見,且代表時間、人文、哲學之抽象維度,也就是超維度空間。《2019 臺南新藝獎》以扶持新生代藝術家為主旨,並特別邀請中生代與前輩藝術家與這些徵選出來的新生代藝術家一起展出,期待作品可以對話並相輔相成。展出作品議題涉及具體可辨識、抽象具哲思的不同面向,包含:城市街景的繁華、歷史景物及其文化意涵、性別的曖昧、廢墟之惆悵感、居住議題、市井文化之戲劇性、機車文化與年輕世代之不確定性等。

 本展覽集結十組來自臺灣、英國、挪威,跨不同世代與文化背景的當代藝術家,一起在臺南共十個藝術空間展出,展現藝術家對於可見的生活景象、人誌、地誌之再現、拼組與解構,更對於那確實存在但又不可見的生命感,及對於社會與人文現象的批判與反思,作品透過繪畫、複合媒材、新媒體、陶藝、雕塑、攝影、電腦繪圖等不同創作形式來重新詮釋。《2019 臺南新藝獎》不僅呈現國內不同世代藝術家之優秀作品,更透過國外藝術家在臺南之限地創作,期待臺南藝術界更具當代且國際的視野與風格,及呈現臺南這城市在當代藝術的意識形態上之多樣性與敏銳度。

策展人:陳明惠

(以上節錄自2019臺南新藝獎手冊)


大家好我是遠遠,2019臺南新藝獎遠遠的第一站來到了醉美空間。

記得在國中時期,我是醉美空間的常客,然而自從搬離那附近,我便少經過那裡,更別說駐足欣賞畫作。

這次台南新藝獎的其中一個展區設立在此,勾起了我年少時期無數個獨自看展的日子。我懷著有點近鄉情怯的微妙心情,時隔多年再次打開醉美空間的門。

  

不知大家和我的感受是否類似:重新踏足許久未去的店時,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尷尬。店裡的陳設熟悉有陌生,遮遮掩掩深怕店員認出(然而也許早已物是人非)。

這次去看展的心情就是這般忐忑,而且,一推開門還正好遇見一群人正在開讀書會之類的,霎時我覺得像是誤闖的小白兔。一臉尷尬地默默移動到樓梯。

這次展覽正好分在兩個樓層,3樓是本次新藝獎的得主楊宗嘉的作品,而B1則是本次邀請的資深藝術家Ane Lan的作品。

 

(醉美空間目前的展覽) 

我悄步移動到3樓,一整片夢幻的橘粉色迎面而來。

 

  

(連電燈都貼成粉紅色)

當初在醉美空間的粉專裡看到它們為了這場展覽特地將整面牆重新粉刷時其實有點驚訝,印象中他們其實沒那麼常做這件事。更讓我開始期待這場以如夢似幻的橘粉基調的展覽,會是什麼樣子的。

這場展出是新藝獎得主楊宗嘉的作品《變態雛形:體感記憶 》系列作品。 楊宗嘉擅長陶藝媒材製作,在研究階段便以學生藝術家身分,駐校於美國阿肯色大學。

細細品味展品名稱「變態雛形:體感記憶」及展品,藝術家塑造了許多嬰孩形象的裝置及配件,例如下圖的嬰兒床及對坐的嬰兒。

   

 

 粉色的空間,粉藍相間的雕塑配色,照理來說應該是十分溫馨可愛的,令人聯想童年回憶才對。然而,藝術家的卻藉由變形的雕塑營造了詭譎的氣氛,仔細看這組對坐的嬰兒

  

 

像是哭泣嬰孩與泰迪熊的綜合體,而且看他們表情似乎也沒有在溝通的意思,兩人(?)皆是哭喪著臉、雙手伸直,看起來想勾到桌上的物品

  

而桌上的東西是一個奶嘴,兩個孩子爭奪一個奶嘴,好像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面,但,嬰孩的父母呢?這個裝置巧妙的空間讓人第一個聯想到直的就是這是孩子的記憶裡,這個場域裡沒有父母,只有裝置巧妙的空間設計,孩子爭著一個奶嘴,卻無人遞奶嘴給他們。

「變態雛形」指的應該是場域裡營造出來的嬰孩心靈空間,精巧卻隱藏著變形空間。而「體感記憶」也許能為為何嬰孩的心靈空間生的如此詭譎給出一個解釋:這是孩子值觀尚未建立之時的記憶深處,一切尚未發展,只能以五感感受這個陌生可怕的世界。

   

 

  

         

可愛帶一絲奇怪感覺的玩偶雕塑,嬰兒床上器官形狀的變形物體,這是嬰兒的世界,藝術家藉由想像嬰孩內心世界重現了他們心裡的幽深世界。

在現代詩裡描繪嬰兒內心狀態的詩作並不少見,印度詩人泰戈爾還特別出版一本《新月集》描繪嬰兒、小孩心中天真卻深奧的內心世界;詩人德尉也曾在詩作〈育嬰房〉裡寫道「只因沒有一個/生命/對於自己來到這世界/感到安全」。

(歸遠的每日讀詩:育嬰房﹒德尉)

不管是歷代詩人還是本次展覽的藝術家楊宗嘉,都試著以各種形式想要探究嬰兒的內心世界,從而碰撞產生出精采的作品。也讓我們這些「飽經風霜」的大人們,能夠重新省察自身體內最初始的體感記憶,找回自身與生命的連結。

 


 

看完了新藝獎得主的作品後,我緊接著來到地下一樓觀賞本次邀請的前輩藝術家Ane Lan 的展出。挪威藝術家Ane Lan 曾代表挪威參加《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從事表演、音樂、錄像等跨領域創作。

相較於楊宗嘉著重於挖掘嬰孩的內心世界,以陶藝雕塑呈現出巧妙的空間配置,Ane Lan的作品則是由影音作品紀錄婦人在人工受孕、分娩過程及得子時的形象切入,呈現婦女對於生產時的心理狀態轉變。

 

   

 

第一個影片裡一位女性科學家正在進行人工受精,一邊唱著歌,搖籃曲一般柔緩的曲調,隱含著女子求子的渴望。

 

    

這影片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一名赤裸的妙齡女子,以Giorgio 的名畫《沈睡的維納斯》姿勢側躺,醫護人員將一管針筒注射進女子體內,再輕輕闔上女子膝蓋的瞬間:

  

生育雖是女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有些男女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得到愛的結晶,Ane Lan只用幾個富有象徵性的畫面,便勾勒出女子對於生育的渴望與不安交錯的情緒。

 

接下來的影像作品是兩個在同一空間裡不同情節的對照,純白的房間,婦女臨盆的時刻,唯一的差別是其中一組是有助產士及婦產科醫師協助生產,另一組則是獨自生產。

  

不得不說兩相對照之下凸顯出獨自分娩的婦女身心靈的煎熬,一個人蓋上被子,一個人調整姿勢等待子宮頸口擴張。就連孩子生出來後也沒有人可以接過孩子,並抱給早已精疲力盡的自己看。

獨自生產組在最後用力時刻,牆上孟克的《吶喊》隨著女子擺動的身體若隱若現,精準而巧妙的融合畫與主人翁的情境的這個表現手法,令人激賞,也讓人更加佩服Ane Lan作為跨領域創作藝術家的創作實力。

      

好在最後的最後似乎有一個好的結局,嬰孩靜靜依偎在母親懷裡,溫馨而感人。然而觀賞到這裡我已明白,這一切美好結局的背後,是融合了許多苦痛與孤寂啊。


 

 兩位藝術家分別探討了母與嬰孩的心靈狀態,將日常母子關係解構,以獨特的視角深入那不可見的超現實維度。

同時身為某位母親的孩子與可孕育生命的女體,我在這兩場探索生命的展出中,得到了全新的啟發。

歸遠.2019/3/14於臺南醉美空間

 


想知道其他九場展出分別在哪些藝術空間,又有哪些大師參展呢?

更多關於2019臺南新藝獎請點這邊

arrow
arrow

    歸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