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 余光中
——選自《與永恆拔河》
寄一片紅葉的典故,給你
從南方最南的半島
從黑濕的雨樹下無端撿回來
嬰拳那樣一隻小巴掌
怎麼握得了秋的空曠?
銹紅蝕碧的葉面上
點點印著凍斑,冷風過境
齧下了犀利的齒痕
雨漬猶濕,就拈向燈光
訝主流貫支流多細緻的紋路
惑人如半透明的秘圖
最長的隔水書,最短
何須多說,秋已說得夠斑爛
風吹浪遠,你在最遠的浪外
誤了歲末的空郵,倦了青鳥
寄你,一片紅葉的輕巧
島形的一片葉,我們的島
點點花紋,島上的山系
纖纖葉莖,島上的河譜
縮地千里有仙術
基隆三寸到屏東
望不盡的青煙藍水,宛若在其中
余光中的這首<紅葉>,寫於1975年,他到香港的第二年。有次余光中偶然在九龍半島(也就是詩句中的「從最南的半島」)上撿到了一枚形狀似台灣本島的紅葉,他很高興地把這枚紅葉寄給了在台灣的朋友,並寫下了這首詩。
余光中一生中詩風與題材多變,從書寫中國古代題材到西方生活的描寫,他的思鄉作品中的「故鄉」也從早期從中國飄洋過海而來所以思念「中國故土」,到後來以台灣為鄉,為美麗的福爾摩沙寫下了許多的詩句。
本詩即是余光中思念台灣所寫下的一首詩,從撿到一枚狀似台灣的紅葉,仔細觀察他們顏色,紋理,想像台灣的一山一水都在掌中紅葉輕巧間,優雅呈現。
詩中運用許多優雅的詞彙描寫紅葉,這也是余光中所擅長的,帶有古典華麗的書寫方式,彷彿可以在秋風的吹拂中,從紅葉的每一個細節瞧見我們的鄉土,這種喜悅讓余光中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友人,然而那位友人「在最遠的浪外」,隔著台灣海峽,思念之情愈加濃厚,手中紅葉也不再只是一座島嶼了,更多的是對這片土地的認同,以及思念。
縱使余光中作為當時相當有影響力的詩人,所作所為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些人也許跟遠遠一樣,困惑著當一個人的文學才華成為迫害其它文人的工具時,那麼他的文學還能稱之為文學嗎?
我認為既然詩人已逝,事件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我們這群後人能做的,便是繼續研究他與其他詩人的作品,並從中爬梳出,詩裡純粹的,不帶邪惡的美麗。
我是歸遠,每日讀詩邀請你每天空下一些時間,一起享受詩的樂趣吧!
更多每日讀詩:
留言列表